循環冷卻水系統,無論是新系統或者是老系統,在開車正常投藥之前都要進行系統清洗和預膜工作。清洗和預膜工作被稱為循環水系統化學處理的預處理。對于新系統來說,設備和管道在安裝過程中,難免會有碎屑、雜物和塵土留在系統之中,有時冷卻設備的銹蝕和油污也很嚴重,這些雜物和油污如不清洗干凈,將會影響下一步的預膜處理。老系統的冷卻設備還常有垢、粘泥和金屬腐蝕產物,嚴重影響設備壽命和換熱效率。因此,清洗工作做得好,對新系統來說,可以提高預膜效果,減少腐蝕和結垢的產生;對已投產的老系統來說,可以提高換熱效率,改善工藝操作條件,保證長的生產周期,降低能耗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所以,清洗工作是循環水系統開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循環水系統的預膜是為了提高緩蝕劑的成膜效果,常在循環水開車初期投加較高的緩蝕劑量,待成膜后,再降低藥劑濃度維持補膜,即所謂的正常處理。這種預膜處理,其目的是希望在金屬表面上能很快地形成一層保護膜,提高緩蝕劑抑制腐蝕的效果。實踐也證明在同一個系統中,經過預膜和未經預膜的設備,在用同樣的緩蝕劑情況下,其緩蝕效果卻相差很大。因此,循環水開車初期的預膜工作必須要給以高度重視。
循環水系統除了在開車時必須要進行預膜外,在發生以下情況時也需進行重新預膜:
年度大檢修系統停水后。
系統進行酸洗之后。
停水40 h或換熱設備暴露在空氣中12h。
循環水系統pH<4達2h。
【循環冷卻水為什么會腐蝕】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的腐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由于在冷卻塔(風冷塔)內曝氣過程中溶人了大量的氧氣 ,引起氧去極化
的金屬腐蝕?還是由于在曝氣過程中有一部分水被蒸發,冷卻水被濃縮,使水中一些溶解度小的物質析出,生成沉積物沉積在換熱器金屬表面上,影響冷卻效果并引起垢下腐蝕?還有,冷卻水的溫度和水分特別適宜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引起微生物對金屬的腐蝕?還有其它什么原因?歡迎討論?垢下腐蝕的機理是微生物腐蝕,很嚴重。使用循環水冷卻的部分幾年更換一次。腐蝕是一個綜合的作用下,并不是某一個原因。
1、在敞開式涼水塔中溶解了比較多的氧,而且在常溫下水中溶氧很高,管子很容易產生點蝕。
2、微生物的沉積導致電離作用的加快,時間越久,腐蝕越嚴重。
3、結垢的產生使在換熱的高溫區最容易沉積,從而導致換熱不均勻,局部受熱過大,管子破裂。
循環冷卻水腐蝕的主要原因是氧的腐蝕作用,水濃縮后電導率上升會加速、促進氧的電化學反應。也有微生物的因素,如鐵細菌、硫酸鹽還原菌等的反應。還有沖刷等因素。
【電廠循環水殺菌滅藻處理探討】
在電廠循環水中有許多雜質,其中有有機質的,也有無機質的,有機物可使微生物生長,形成有機附著物,無機物可使凝結器銅管結垢,導致凝結水溫度升高,從而使凝結器真空度下降,影響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所以,電廠循環水處理主要包括防垢處理和防止有機附著物的殺菌滅處理。本文結合山西省煤業集團煤矸石電廠的循環水處理情況對循環水殺菌滅藻處理作一探討。
1、有機附著物的形成原因:循環水系統中有機物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生長有密切關系,因為微生物在成長和繁殖的過程中會放出黏液,這些黏液將水中的黏泥和植物殘骸黏附在一起形成綠色的黏垢,黏在循環水系統中。由于矸石電廠循環水除垢處理采用的是有機磷酸鹽處理法,對微生物有助長作用。因此,藻類繁殖較為嚴重。
2、循環水殺菌滅藻處理方法:循環水殺菌滅藻處理一般采用加殺生劑的方法,殺生劑分為氧化型和非氧化型兩種。前者主要有液氯、漂白粉、二氧化氯、臭氧等,后者主要有氯代酚類、季胺鹽類和丙烯醛類等。
3、循環水殺菌滅藻處理情況:矸石電廠從1995年7月份開始對循環水進行殺菌滅藻處理,先后試用了固體氯錠、穩態二氧化氯、氯代酚類殺生劑和季胺鹽類殺生劑等處理方法,現將這幾種方法作一比較。
3.1固體氯錠
1)加藥量和方法,每半月加一次,加藥濃度為10ppm,將藥分放于編織袋中吊入冷卻池四周,原理見圖1。
2)優缺點。優點:見效快,并具有良好的剝離作用。缺點:藥劑溶解較因難,且有不溶性殘渣,不利于除垢。
3.2穩態二氧化氯
1)加藥量和方法。用HCl將藥液活化后加入,殘余氯保持0.5ppm左右。
2)原理。HCl+HClO+2NaClO2=2NaCl+2ClO2+H2O。ClO2具有強氧化性,具有Cl2類似的刺激性氣味,可殺死微生物。
3)優缺點。優點:殺菌效果不受PH值的影響,除殺菌滅菌外還可殺死孢子和病毒。缺點:加藥操作麻煩,藥物降減緩慢,見效不明顯,且高濃度藥劑不穩定,藥劑濃度太稀又不便運輸,且不易存放,有效期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