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飲用水市場混亂 需加強管制
為了搶占市場,有水企和水店老板起個名字,找來水桶就到正規飲用水企業代生產桶裝純凈水和淡泉水,導致南寧飲用水市場出現代加工不備案、一條生產線既產純凈水又產淡泉水等等亂象。
代加工不備案
記者調查發現,南寧市大王灘天然飲用泉水有限公司(下稱大王灘公司)因生產許可證早已過期被執法部門查封后,原本在該公司代生產的“萬家冰源”桶裝純凈水,轉移到南寧市益千家飲水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益千家公司)代加工。
7月9日上午,記者走進益千家公司。在該公司成品間,幾名工人正在把生產線上輸送出來的成品“八桂水源”裝上貨車,旁邊堆放著大量名為“吉雨”的純凈水和幾桶“萬家冰源”純凈水成品。
益千家公司銷售部的方經理說,“萬家冰源”這個品牌已經注冊,擁有該商標的是南寧市甜泉飲水設備經營部(下稱甜泉經營部),他們雙方已經簽署授權書。記者看到,授權書中約定:甜泉經營部授權益千家公司代加工“萬家冰源”和“八桂水源”純凈水。
記者查看發現,“八桂水源”成品的包裝上沒有標注生產廠家名稱,針對這一問題,益千家公司市場部的趙經理解釋說,與甜泉經營部的合作剛開始不久,市場上還存在一些舊包裝的“八桂水源”桶裝水,目前正在逐步回收,原則上對舊桶的使用“只進不出”,但畢竟還處在過渡期,全部更換成新桶也需要時間。隨后,方經理拿來一些新的“八桂水源”桶裝水的封套,這些封套上的確印有益千家公司的名稱,生產許可證編號也與證書相同。
按規定,一家企業受委托代生產一種產品,必須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那么益千家公司生產“萬家冰源”、“八桂水源”和“吉雨”備案了嗎?記者當時撥打南寧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監管科相關人員的電話,遺憾的是一名負責人在開會,另一名負責人在執法,他們均未能趕到現場。
7月10日上午,為了弄清楚益千家公司代生產行為是否備案的問題,記者給南寧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室發去采訪函。12日下午收到復函:按規定,食品標識應當標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產品標識必須標注生產廠家名稱。經查,益千家公司代生產的“萬家冰源”、“八桂水源”和“吉雨”純凈水沒有在該局備案。據悉,10日下午執法人員到益千家公司檢查時,雖然未發現有代生產行為,但依然下了整改通知書。
“萬能”的生產線
隨著夏天的氣溫逐漸走高,南寧市的桶裝飲用水市場變成越來越走俏起來,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純凈水、礦泉水、礦物質水琳瑯滿目,令消費者眼花繚亂。這些水是如何生產的?售價和銷量如何?
業內人士韋先生認為,經營桶裝飲用水,占成本大頭的是水桶的價格和運輸費用:一個水桶的成本至少是一桶水的20倍,而水桶的使用和損耗,成為制約飲用水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隨著油價和搬運工人工資的不斷上漲,一桶水在南寧市區的運輸成本要一元多。一桶水如果從外地運到南寧,成本會更加高,所以運輸費用也是制約水價的關鍵因素。為了降低水桶的損耗和運輸成本,南寧市場上銷售的外地產的淡泉水,有一定比例是在南寧的水企代生產的,水源根本就不是商標上所說的泉水。
據介紹,一些水企的生產線,有的只是增加一道礦物質過濾工序,有的甚至不作任何處理,水管就直接套在自來水的水龍頭上,產品卻被貼上純凈水或淡泉水等不同的標簽。此外,這種代加工水企之所以不愿意到質監部門備案,主要是因為備案后商標上要注明產品的委托方和受委托方,那么以假亂真的行為就很容易露餡或被抓把柄。
這些來路不明的飲用水的銷售情況如何?長湖路一家水店的售貨員介紹說,買什么水,要根據消費者的需要來定:純凈水,因為水中沒有任何礦物質,只能解渴,所以最便宜,每桶8元到10元;礦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解渴又可以補充人體需要養分,所以比較貴,每桶12元到20元不等;礦物質水(有發達省份禁止生產銷售此水),則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決定,每桶在15元左右。
“貼牌軍”攪亂市場
銷售桶裝水6年多的胡先生說,水企搶占市場的手段通常是降低價格,但這種方式無異于自尋死路:一家水企降價銷售,搶占其他水企的市場,逼迫其他水企也降價銷售,結果很難再提價,大家一起等死。胡先生說:“印象中被價格戰拖死的水企,就有4個。”
“有的水企除了極力維護自身品牌的正常銷售外,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些水企隨意起個名字,貼個標簽后降價賣水,用小牌子低價搶占市場;頭腦活絡的一些水店老板,也是隨便起個名字就找水企代生產,導致飲用水市場魚龍混雜,‘貼牌軍’愈演愈烈。”胡先生說。
南寧4家水企的負責人均表示,目前南寧市至少有10個貼牌成員,這種現象亟待負責監管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相關部門的重視,“南寧某某和某某水廠的‘貼牌軍’最多,且代生產情況混亂,成為整個飲用水市場的公敵”。
文章推薦:反滲透水處理裝置作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