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淡化海水價格比自來水價還低
地球上水資源總量中海水占97.5%,面對稀缺的淡水資源,何不用好這“97.5%”,給海水來個“鹽”、“水”分離?這樣的嘗試,在昨日2012年成都市科學技術年會“科技創新成果展示推介及投融資對接洽談會”活動現場,取得了實質性的推進。
海水淡化掘金近千億美元市場
通過海水淡化技術,將含鹽水轉化為新鮮淡水。通俗地說,海水淡化多通過“取鹽”和“取水”兩種方式完成鹽水脫離,而此次合作的方式選擇后者。
根據我國《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分析,預計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700—950億美元。角逐近千億美元的新能源市場,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在該能源領域也一直在投入相當資源。
校企合作目標:低于自來水價格
在攻堅國外技術壁壘之后,要在更大范圍實現產業化,海水淡化的成本依然不具備市場競爭優勢,“海水淡化要推廣,除了技術上完全實現自主知識產權之外,價格是必須要考慮的要素。
眼下,淡化海水直接成本約為4元/噸,加上設備折舊、檢測、服務等投入,每噸水成本高達8元。目前,正在研發一種新工藝淡化海水的方式,成本能做到6元左右,但相較普通自來水3元左右的居民用水價格相比,依然還有空間要去縮小,此次合作,他們還將繼續對海水淡化的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的控制方式,進行技術創新,目的就一個,在保證飲用水質的前提之下,把海水淡化的價格大幅降低,甚至低于自來水價格。
“我國作為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僅2000多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言及一個內陸地區的投資機構何以做海水的文章,內陸意識”被區域創新能力取代是必然
產品相關關鍵詞:海水淡化設備,廣州水處理設備,純凈水處理設備
精品文章推薦:“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規劃出爐